|
 |
高粱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拼音名】Gāo Liɑnɡ
【別名】木稷、蜀黍、蜀秫、蘆粟、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禾本科植物高粱的種仁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Sorghum vulgare Pers. 采收和儲藏:秋季種子成熟后采收,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高粱,一年生栽培作物。稈高隨栽培條件及品種而異,節(jié)上通常無白毛髯毛。葉鞘無毛或被白粉;葉舌硬紙質(zhì),先端圓,邊緣有纖毛;葉片狹長披針形,長達(dá)50cm,寬約4cm。圓錐花序有輪生、互生或?qū)ι姆种Γ粺o柄小穗卵狀橢圓形,長5-6mm,穎片成熟時下部硬革質(zhì),光滑無毛,上部及邊緣具短柔毛,兩性,有柄小穗雄性或中性;穗軸節(jié)間及小穗柄為線形,邊緣均具纖毛,但無縱溝;第1穎背部突起或扁平,成熟時變硬而光亮,有窄狹內(nèi)卷的邊緣,向先端漸內(nèi)摺,第2穎舟形,有脊;第1外稃透明膜質(zhì),第2外稃長圓形或線形,先端2裂,從裂齒間伸出芒,或全緣而無芒。穎果倒卵形,成熟后露出穎外,花、果期秋季。
【生境分布】我國北方普遍栽培。
【栽培】 生物學(xué)特性,喜溫暖濕潤環(huán)境。耐旱。宜選疏松、肥沃、富含腐殖質(zhì)的壤土栽培。 栽培技術(shù),用種子繁殖。4-5月播種,按行距50cm開溝,點(diǎn)播,間距約20cm,播后蓋土。 田間管理,出苗后,中耕除草2-3次,結(jié)合中耕除草,將過密的苗間掉。追肥1-2次,肥料以氮肥和廄肥為主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本品幼芽、果實(shí)含對-羥基扁桃腈-葡萄糖甙(p-hydroxymandelonitril-glucoside)。
【性味】味甘;澀;性溫
【歸經(jīng)】脾;胃;肺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健脾止瀉;化痰安神。主脾虛泄瀉;霍亂;消化不良;痰濕咳嗽;失眠多夢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0-60g;或研末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