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黃花地錦苗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黃花地錦苗首見于清《植物名實圖考》,云:黃花地錦苗,江西、湖南多有之。與紫花者相類,而葉莖瘦弱,莖微赤,葉尖細,花有跗,亦結(jié)小角。并有附圖,即今之臺灣黃堇。
【拼音名】Huánɡ Huā Dì Jǐn Miáo
【別名】雞屎草、臭蟲草。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罌粟科植物臺灣黃堇的全草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orydalis balansae Prain[C.tashiroiMaxim.;C.formosana Hayata] 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挖,洗凈,鮮用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臺灣黃堇 草本,高20-60cm,無毛。主根圓錐形。莖直立或傾斜,具棱,分枝稀疏。葉互生;具長柄;葉片輪廓寬卵形至卵形,長8-16cm,二至三回羽狀復葉,一回裂片2-3對,具短柄,末回裂片卵形,緣淺裂成鈍圓齒,上面綠色,下面灰白色?偁罨ㄐ蝽斏,苞片卵形至披針形,長4-10mm;花梗略短于苞片;花冠黃色,長12-18mm,具雞冠狀突起,距約占上瓣全長的1/3,末端略下彎;子房條形,柱頭橫向二裂。蒴果條形,長25-40mm。種子扁圓柱形,直徑1-2mm,黑色,表面密被細凹點,具船形種阜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長于海拔200-400m的低山溝邊潮濕處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東及臺灣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【性味】苦;涼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;消腫止痛。主癰瘡腫毒;頑癬;跌打損傷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適量,搗敷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