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豪豬肉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
【拼音名】Háo Zhū Ròu
【來源】為豪豬科動物豪豬的肉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 豪豬(《食療本草》),又名:豪彘(《山海經(jīng)》),狟豬、鸞豬(《山海經(jīng)》郭璞傳),蒿豬(《唐本草》),山豬(《通志》),璧水貐、獂貐(《綱目》),箭豬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,刺豬、響鈴豬。 身長60~70厘米,尾長約8厘米,體重9~11公斤。體形粗肥,全身棕褐色。身體的背面密被棕色長刺,體后部背面的刺特別粗長,可達20厘米以上,直徑約6毫米左右,呈紡錘形,中空,乳白色,中間1/3為淺褐色區(qū),刺上有許多細長紋。額部到頸背中線部位有一條白色縱紋,為末端白色的長刺所形成。肩部至頜下有一些尖端白色的刺,形成一個半圓形的白領(lǐng)。四肢及體腹面的刺短小,近棕色,略軟。臀后部長刺較集中,尾甚短,幾隱沒于刺中,全身硬刺下被有稀疏的長白毛。 棲于山坡、草地或密林中,挖洞穴居,小群活動,夜行性,常循一定的路線走動。遇敵時針刺豎起,背向倒退,以刺御敵。
【生境分布】分布陜西、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。
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甘,大寒,有毒。
【功能主治】 ①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利大腸。 ②《陸川本草》:治大便不暢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或煮食,1~2兩。
【注意】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肉甘美多膏,不可多食,發(fā)風(fēng)氣,令人虛羸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