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蘇木藍(lán)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貴州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Sū Mù Lán
【別名】山豆根(《貴州草藥》),木藍(lán)叉(《中草藥土方土法戰(zhàn)備專輯》)。
【來(lái)源】為豆科植物蘇木藍(lán)的根。全年可采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矮灌木,高30~50厘米。莖直立有棱,灰綠色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互生,小葉通常為7片,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,長(zhǎng)2~4厘米,寬1.2~2.8厘米,上面青綠色,下面灰綠色,先端鈍圓,具小尖針,基部圓鈍或闊楔形,兩面均緊貼白毛?偁罨ㄐ蛞干,長(zhǎng)10~20厘米;花大,長(zhǎng)1~1.5厘米,粉紅色到紫色;萼杯狀,萼齒三角形,背面有毛;花藥兩端有毛。莢果圓柱形,長(zhǎng)4.5厘米;ㄆ5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山坡叢林中。分布江蘇、安徽、河南、山西、貴州等地。
【性味】微苦,平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,補(bǔ)虛。
【附方】 ①治喉癢咳嗽:山豆根三錢,一朵云一錢,煎水服。 ②治虛汗:山豆根五錢,燉肉吃。(性味以下出《貴州草藥》) ③治外傷出血:蘇木藍(lán)根研末外敷。(《中草藥土方土法戰(zhàn)備專輯》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