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禿葉紅豆樹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始載于《新華本草綱要》。
【拼音名】Tū Yè Hónɡ Dòu Shù
【英文名】root of Henry Ormosia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豆科植物禿葉紅豆的樹皮。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Ormosia nuda (How)R.H.Chng et Q.W.Yao[Ormosia henyi Prain var.nuda How] 采收和儲藏:全年均可采,剝?nèi)淦,洗凈,鮮用或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禿葉紅豆 常綠喬木,高達20m。樹皮灰色。枝淡褐綠色,幼時被短毛;葉互生,奇數(shù)羽狀復葉,長11.5-25cm;葉柄長2-4.5cm,葉柄和葉軸微有細毛;小葉通常5片,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圓形至橢圓形,長5-10cm,寬2-3.5cm,先端漸尖,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,全緣,上面綠色,無毛,下面色稍淡,微被淡黃色細毛。花排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,生于枝端或葉腋;萼筒倒圓錐形而短,先端5裂,裂片卵狀三角形,與筒部幾等長;花黃白色,蝶形花冠;雄蕊10,全分離;不等長,內(nèi)彎;子房花柱線形,柱頭偏斜。莢果扁平,長橢圓形,長4.3-6.6cm,寬2.6-3cm,果瓣厚;木質(zhì),內(nèi)有種子1-5顆,成熟時有光澤,種皮暗紅色;ㄆ7-8月,果期10-11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800-200m的山谷、坑邊、混交林內(nèi)。 資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【化學成份】根中含有生物堿,抗血凝物質(zhì)。
【性味】味辛;性溫
【歸經(jīng)】肝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活血目痛。主跌打損傷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適量,搗敷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樹皮外用于跌打損傷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