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野油麻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貴州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Yě Yóu Má
【別名】地參
【來(lái)源】為唇形科植物長(zhǎng)圓葉水蘇的全草或根。夏、秋采收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,具根狀莖,基部匍匐生根。莖直立,單一或分枝,方形;棱上有倒生長(zhǎng)毛。葉對(duì)生,橢圓狀披針形,長(zhǎng)2.5~8厘米,寬0.7~2.5厘米,先端鈍或急尖,基部寬心形,邊緣有鈍齒,兩面均有白色柔毛,下面較密;葉柄短,長(zhǎng)0.2~0.5厘米。輪傘花序,花輪7~13,每輪有花6至多數(shù),腋生或頂生于枝梢;苞片很小,剛毛狀,對(duì)生于小花柄基部;花萼鐘狀,長(zhǎng)0.7厘米,外面被有長(zhǎng)毛,2唇形,5齒裂,齒端有針狀尖;花冠唇形,淡紅色或紫紅色,長(zhǎng)1.3厘米,唇瓣外被長(zhǎng)柔毛,上唇長(zhǎng)圓形,全緣,下唇有3裂片;雄蕊4,2強(qiáng),伸出冠簡(jiǎn)外而蓋于上唇之下;花柱頂端2裂。小堅(jiān)果4枚,倒卵形,黑褐色,光滑;ㄆ5~6月。果期6~7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河岸、草叢中或山野路旁。分布陜西、江蘇、安徽、貴州、湖北、四川、江西、臺(tái)灣。
【性味】性溫,味辛微甘。
【功能主治】補(bǔ)中益氣,止血生肌。
【附方】 ①治久。阂坝吐橐粌。煨水服。 ②治病后虛弱:野油麻一兩。燉肉吃。 ③治外傷出血:野油麻適量,搗絨敷患處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 |
|
|
|
 |
|
|